在“东数西算”战略推动下,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算力枢纽核心节点,算力租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。近期,“0.1元/小时卡时”的低价广告频繁出现在本地企业服务社群和短视频平台,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关注。但实际调研发现,这类“白菜价”背后暗藏玄机——成都算力租赁市场看似门槛降低,实则用户需警惕5大隐藏加价项,稍不注意就可能从“省钱”变“多花钱”。
要理解“0.1元卡时”是否可信,首先需明确算力租赁的成本结构。成都本地正规算力服务商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:服务器硬件折旧(占比约30%)、机房电费(占比约25%)、网络带宽(占比约20%)、运维人力(占比约15%)及其他杂费(占比约10%)。以主流的GPU服务器为例,单台设备月均成本普遍在8000-12000元,若按“0.1元/小时”计费,单台设备日收入仅2.4元,连电费成本都无法覆盖。
因此,市面上“0.1元卡时”的广告多为限时引流活动,通常伴随三大限制:
成都某科技企业负责人王先生曾透露:“我们年初尝试了某平台的‘0.1元体验卡’,结果用了20小时后被告知‘超量部分按5元/小时计费’,总成本反而比直接选标准套餐贵了30%。”
除了低价引流的套路,成都算力租赁市场还存在许多“隐形收费”,需用户在签约前重点核查:
1. 超时/超额使用阶梯加价
多数服务商在宣传中强调“按需付费”,但合同中往往标注“超出基础时长后,超出部分按1.5-2倍单价计费”。例如,某平台标注“2元/小时基础套餐”,但补充条款中写明“单日使用超10小时,超出部分3元/小时”。成都某电商企业因大促期间算力需求激增,当月账单比预期高出40%。
2. 流量/带宽附加费
算力租赁的核心是“算力+网络”,但部分服务商故意模糊“内网流量”与“公网流量”的界定。若用户需调用外部数据或对外提供服务,默认流量超出10GB后,将按0.5-1元/GB加收费用。成都一家AI训练团队曾因未注意该条款,训练周期内流量超标500GB,额外支出2500元。
3. 硬件升级“强制费”
部分服务商以“保障稳定性”为由,要求用户租赁满3个月后必须升级硬件配置(如增加内存、更换更高性能GPU),否则降低服务等级或终止合同。成都某大数据公司就曾因拒绝升级,被服务商以“设备老化”为由断开算力连接,导致项目延期。
4. 技术支持“按次收费”
低价套餐中通常仅包含“基础运维”(如重启服务、检查连接),若需深度技术支持(如故障排查、参数调优、系统重装),服务商将按次收取200-500元服务费。成都某初创团队因服务器频繁宕机,一个月内支付了3次技术支持费,累计超1500元。
5. 合同违约“高罚金”
部分服务商为降低客户流失率,在合同中设置严苛的违约条款。例如,“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租期50%费用”“因用户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,按设备原价全额赔偿”。成都某教育机构因业务调整需提前终止合作,最终支付了近2万元的违约金。
面对市场乱象,成都本地企业在选择算力租赁服务时,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:
成都算力租赁市场的“0.1元卡时”本质是营销噱头,用户需理性看待低价诱惑,重点关注服务的透明度和稳定性。随着成都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5%”目标的推进,本地算力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——选择正规服务商、明确计费规则、警惕隐藏条款,才能真正实现“降本增效”。对于有长期算力需求的企业,建议直接对接成都超算中心或头部云服务商,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,避免陷入“低价陷阱”。
(注:本文提及的案例均为行业典型现象,不针对特定企业。)
成都算力租赁入口:https://www.jygpu.com
成都算力租赁官方电话:400-028-00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