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全面推进、AI大模型与元宇宙技术爆发的当下,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。作为西部算力枢纽的重要节点,成都正以“硬件+服务”双轮驱动,构建起独特的算力租赁供给侧生态。本文将从硬件基础设施、服务体系创新两大维度,解析成都算力租赁市场的竞争密码。
算力租赁的底层支撑,是高质量的硬件设施。成都的硬件优势,既源于传统电子信息产业的积淀,也受益于新兴算力基础设施的布局。
1. 硬件制造:从“芯片-服务器-存储”全链条覆盖
成都拥有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,聚集了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戴尔等国际巨头,以及华为成都研究所、中兴通讯等国内龙头。在算力硬件领域,本地企业已形成“芯片设计-服务器制造-存储设备研发”的完整产业链:
这种硬件制造能力,直接降低了算力租赁服务商的设备采购成本。例如,某成都本土算力服务商采购定制化GPU服务器时,因本地供应链协同,单台设备成本较华东地区低15%-20%。
2. 数据中心:西部枢纽的“硬实力”
成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数据中心,其中成都超算中心(一期)峰值性能达10亿亿次/秒,算力规模居全球前十;天府软件园数据中心、成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等,则聚焦企业级算力租赁需求,提供双路CPU、GPU服务器集群。
值得关注的是,成都数据中心普遍采用“液冷+模块化”技术:液冷方案降低PUE(电能利用效率)至1.2以下,模块化设计则支持按需扩容,满足AI训练、渲染等高波动算力需求。例如,某互联网大厂在成都部署的智算中心,通过模块化设计,3个月内即可完成从100PFlops到500PFlops的算力升级。
硬件是算力租赁的“硬门槛”,而服务则是拉开竞争差距的“软实力”。成都算力服务商正通过“技术+场景”双维度创新,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。
1. 技术服务:从“卖资源”到“卖能力”
早期算力租赁以“机柜出租+带宽销售”为主,如今成都服务商已升级为“算力+技术”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:
2. 场景服务:从“通用算力”到“行业专算”
成都的产业生态为算力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。服务商围绕“制造、医疗、文创”三大优势产业,推出定制化算力产品:
尽管成都在算力租赁供给侧已形成特色,但仍需突破两大瓶颈:
未来,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化,成都有望与重庆协同打造“西部算力走廊”:成都聚焦AI算力、高性能计算,重庆侧重存储与网络枢纽,共同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外溢需求。同时,随着“东数西算”工程8大国家算力枢纽的互联互通,成都算力租赁服务商或将通过“算力券”“跨域调度”等政策,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。
在算力租赁的“硬件+服务”双比拼中,成都凭借电子信息产业的硬件底蕴、数据中心的基建优势,以及场景驱动的服务创新,正成为西部算力租赁市场的“标杆城市”。对于企业用户而言,选择成都算力租赁,不仅是选择低成本、高可靠的硬件资源,更是选择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的服务能力——这或许正是成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突围的关键密码。
成都算力租赁入口:https://www.jygpu.com
成都算力租赁官方电话:400-028-00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