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全面推进、AI大模型掀起技术革命的今天,“算力”这个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。从智能手机的日常运算,到自动驾驶的实时决策,再到生物医药的基因测序,算力已渗透进数字时代的每一个毛细血管。当数据成为新石油,算力便成了驱动数字经济的“发动机”——它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核心生产力。
传统经济学中,生产力由“劳动者、劳动工具、劳动对象”三要素构成。而在数字时代,这三要素正被算力重新定义:
简言之,算力是数字时代生产力的“倍增器”——它让数据从“原材料”变成“高附加值产品”,让传统产业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,最终推动整个经济体系向高效、智能、创新的方向进化。
如果说电力是工业时代的“血液”,那么算力就是数字时代的“神经”。其“核心”地位的确立,源于两大不可逆趋势:
1. 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,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
据《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》数据,2022年我国算力规模达268百亿亿次/秒(EFLOPS),占全球比重超30%;而算力每投入1元,可带动3-4元的GDP增长。从短视频的实时推荐,到工业互联网的设备预测性维护,再到元宇宙的沉浸式交互,所有数字场景都在“吃算力”。以AI大模型为例,训练一个千亿参数的模型需要数万张GPU并行计算,算力需求是传统算法的数百倍。
2. 算力决定技术边界,是创新的“基础设施”
无论是量子计算的突破、自动驾驶的落地,还是生物科技的进步,其底层都依赖算力的突破。例如,AlphaFold破解蛋白质折叠之谜,靠的是超级计算机的海量运算;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迭代,依赖于车端算力与云端算力的协同。没有足够的算力,再前沿的理论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。
既然算力如此重要,如何让更多企业和机构高效获取算力?这正是“算力租赁”模式的价值所在——通过资源池化和按需付费,降低算力使用门槛,推动“算力民主化”。
作为国家首批“东数西算”枢纽节点,成都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(连接长三角、粤港澳与成渝经济圈)、完善的数字基建(西部(成都)科学城已建成超算中心、智算中心),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(电子科大、川大等高校提供技术支撑),正成为全国算力租赁的核心城市之一。
成都算力租赁的三大优势:
从“马力时代”到“电力时代”,再到“算力时代”,生产力的每一次跃迁都伴随着核心生产要素的变革。在数字时代,算力不仅是技术概念,更是驱动经济增长、产业升级的“核心生产力”。而成都算力租赁模式的兴起,正在让更多企业以“租”代“建”,快速接入数字时代的“高速路网”。
对于企业而言,抓住算力租赁的机遇,就是抓住数字时代的“生产力密码”——毕竟,在这个“数据驱动、算力为王”的时代,谁先拥有高效、低成本的算力,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的钥匙。
成都算力租赁入口:https://www.jygpu.com
成都算力租赁官方电话:400-028-00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