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东数西算”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成都作为西部算力枢纽核心城市,算力租赁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。企业选择算力服务时,除了关注算力规模,硬件能效比(每瓦性能)已成为关键考量——它直接决定了算力中心的运营成本与长期收益。近期,华为昇腾910B与英伟达A100这两款主流AI芯片的能效比对比引发热议,本文将结合技术参数与成都本地算力需求,为您拆解“每瓦性能”背后的门道。
一、算力租赁时代,能效比为何是“隐形成本杀手”?
成都算力租赁市场的客户,多为AI训练、自动驾驶、生物医药研发等高性能计算场景的企业。这类用户的特点是:算力需求大、运行时间长、电费占比高。以成都某AI大模型训练企业为例,其单月电费占算力服务成本的35%以上——若硬件能效比低10%,每年可能多支出数十万电费。
能效比(Performance per Watt)的计算公式为:算力(FLOPS/TOPS)÷ 功耗(W),数值越高,意味着每消耗1度电能完成更多计算任务。因此,选择高能效比的算力设备,本质上是为企业“省电费、降碳排、提效率”。
二、910B与A100能效比实测对比:谁是“每瓦性能王者”?
要对比910B与A100的能效比,需聚焦其主流应用场景的算力与功耗数据。
1. 核心参数对比
2. 不同精度下的能效比计算
3. 实际场景修正:国产化与生态适配
需注意的是,910B基于昇腾AI架构,深度适配华为MindSpore框架,在国产化替代场景中(如政务、金融等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领域),其软件协同优化可弥补部分能效比差距。例如,成都某政务云算力中心采用910B集群后,虽单芯片能效比低于A100,但因减少了跨架构适配成本,整体算力利用率提升了20%。
三、成都算力租赁企业如何选?能效比之外的三大关键
回到成都本地市场,企业在选择算力租赁服务时,不能仅看芯片能效比,还需结合以下因素:
1. 算力集群的整体能效
单芯片能效比≠集群能效比。成都头部算力租赁企业(如成都极智算)通过“液冷散热+智能调度”技术,将集群PUE(电能利用效率)降至1.15以下,相当于每100度电仅15度用于散热,比传统机房节能30%以上。
2. 国产化替代的政策红利
成都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,对采用国产芯片(如昇腾910B)的算力项目提供最高30%的电价补贴。对于政府、国企等客户,选择910B集群可同时满足“自主可控”与“成本优化”需求。
3. 算力服务的灵活性
成都部分算力租赁企业推出“混合架构”方案:核心训练任务用A100集群保证效率,推理任务用910B集群降低成本。这种“按需分配”的模式,比单一芯片方案更适配企业动态需求。
四、结论:910B与A100各有其“能”,成都算力租赁需“按需取舍”
从纯技术角度看,英伟达A100的每瓦性能在FP16/INT8场景下仍领先910B,适合对算力效率要求极高的互联网大模型训练场景;而华为昇腾910B凭借国产化适配优势与政策补贴,在政务、金融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更具性价比。
对于成都的算力租赁企业而言,“能效比”是基础,“场景适配”才是核心。无论是选择910B还是A100,最终目标都是为客户提供“低成本、高可用、易扩展”的算力服务——这既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,也是成都算力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延伸阅读:成都算力租赁市场正加速扩容,目前已有超20家企业提供基于昇腾、英伟达等架构的算力服务。若需了解本地最新算力价格、能效比实测数据或定制化解决方案,可通过“成都算力租赁平台”获取一对一咨询服务。
成都算力租赁入口:https://www.jygpu.com
成都算力租赁官方电话:400-028-0032